Dr.Agonfly

i luv being an emotional creature.

精神世界的理论搭建,能否给现实生活以答案——《中国剩女》观后感

    PBS2020年新鲜出炉的纪录片《中国剩女》从三位中国女性的角度分别展示了她们的日常。一位来自山东滨州的北漂律师,一位北京户口名校毕业的电台主播和一位宣传女权理论大学老师。她们三个面对着不同又相似的窘境——结婚生子。

    最打动我的是来自山东农村的律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从农村考上大学,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但当她回到自己的家乡时,她面对的仍然是俗世的问题:什么时候结婚呢?

    她这样对医生描述自己的情况:我挣扎着从大海浮出水面,却不能永远奋力挣扎,我总得找到一片陆地。“我现在是边战斗边撤退”,她哭着说。

    现在,来自家庭的,来自婚姻中介的无理指责和施压都可以被女权理论轻易的化解反击,但是生活不是精英教育对农村家庭的俯视。当你愤怒于这个家庭给予优秀的小女儿的压力时,当你隔着屏幕呼喊“快逃开那里”的时候,你是否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的山东农村家庭,父亲母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供她们上大学,小女儿甚至成为了北京的一位律师,而这一切与家庭的支持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习惯了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评论,而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当自己面对相似困境时的困惑。

    我太喜欢关于淡豹的一篇文章,它这样写:女权理论说得没错,生活却没有现成答案。在文章里她这样说:“当你真正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时,当你在和所有人体验一样的处境时,当没有人能救你的时候,一个人就不再能那么快地给出答案了。你对问题的关切,会比你对问题做出描述更重要一些”。

    父亲这样对小女儿说:“你是我们的骄傲,我的女儿比其他人的小子们都强。”这是一套充满瑕疵的朴素的价值观——认定男性的天生优越后以此界定女性的价值。可是,是不是手握着理论就可以一直战斗下去?她在相亲时强调的“尊重女性”“家务平分”“不生孩子不可以吗”有没有让她更轻松一点?

    当女儿离开时,画面给了父女长久的拥抱特写,这个家庭除了施压,给予了这个小女儿的爱与支撑,似乎在提醒观众家庭的意义。

    一个女孩又是不是得全副武装才能坚持着自己的理论活着,又或者,我们是否有权要求一个人建立起城墙般的抵抗能力,以使其长久的坚持正确的女权理论?那些放弃抵抗的被婚姻招安的女孩是不是需要面对其他人的质疑?俗世的家庭价值是不是真的不值一提?

    旁观者无法回答。

    纪录片的最后,律师选择去法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对她来说,这或许是她战斗的一种策略,在那个浪漫的国度,她可以暂时逃避开来自家庭的和社会的压力,自由的快乐的活着。

    但最后人们面对的不是和外界的斗争而是和自己的斗争,在中国,35岁以上的怀孕女性被界定为高龄产妇,胎儿有问题的几率是之前的五倍,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冻卵的机构。那么当你批判完这一切不合理的压力和性别歧视之后,你会发现最后一种生理特征上的区别让你找不到批判的对象。 即使除去这个可以被技术解决的问题,对于家庭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又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轻人有着更旺盛的精力可以抵抗对家庭的需求,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抵抗稳定的乏味的生活,但人不是永远年轻的,许多不愿妥协的女孩们除了抵抗传统家庭传统婚姻还要抵抗工作的压力、抵抗生活中其他方面不可预知的意外。

    我们的女孩面对的是一个生存环境越来越小的社会,招生的分数不公,工作的性别歧视,机构对于妻子回归家庭理念的宣传,二胎政策的鼓吹……而这些,是比家庭、比婚姻、比生儿育女更难对抗的怪兽,此时面对个人无法挑战的现实,理论是否能战胜一切,可能只能让每个人交出自己的答卷。

评论
热度(3)

© Dr.Agonfly | Powered by LOFTER